終於來到我所期待的布拉格市區,假日進市區是可以路邊停車的,
車子停好後我們步行進布拉格廣場.
沿途巷子裡的建築混合許多風格.
滿佈擁擠人潮的布拉格廣場..是第一眼印象.
接近下午一點的天文鐘前,仰望著鐘塔的人群們期待著鐘響.面對舊城廣場的舊市政廳,建於十四世紀。大樓上掛著大型天文自鳴鐘,分為上、下兩座。這天文鐘是建於一四一○年十月九日,建造者名叫Mikolas。但據說他在建好鐘後,即遭國王下令弄瞎其眼睛,避免他再為別人造同樣的鐘。鐘樓由上而下,由左至右,都雕有不同組別的塑像,例如耶穌十二門徒,或十二生肖月曆圖等,都可作機械的操作。天文鐘下面的圓是根據黃道十二宮和農村耕作節氣,轉動一格代表十二日,因此這個圓稱為天象儀。
天文鐘上面的圓表示以地球為中心,外面有月亮、太陽環繞,顯示天體的運行並標明了年月日和時間,運轉一圈即代表一年的時間,所以這個圓稱為日曆儀。
於天文鐘對上有個窗口,每隔一小時,到十二時正,則見一具骷髏骨敲響喪鐘,窗口的兩扇門隨即打開。而其他窗口如耶穌十二門徒等更迴轉出現。下午一點整,整整敲下了十三聲鐘響.
廣場中心很大,有許多露天餐廳與咖啡吧座落於廣場周圍. 另外在廣場中心的胡斯紀念碑(Pomnik Jana Husa),是紀念胡斯逝世五百周年所而設立。胡斯是捷克人民族意識的啟蒙者。
這座「魔鬼教堂」原名泰恩教堂(Kostel Panny Marie Pred Tynem),建於一三六五年,座落在舊城廣場後方,是舊城廣場最古老的建築,外表陰陰森森,黑黑沉沉,教堂豎起了兩個八十米高的尖塔,不論我們在廣場的哪一處,都可以清楚地見到這高塔。
「魔鬼教堂」因其酷似童話世界的魔鬼堡壘而得名,其灰黑外牆頗具神秘感。教堂建築的風格本是羅馬式,其後改為哥德式,到十五世紀經Peter Parler全面改建為今日的樣貌。至於教堂頂那兩座尖塔,一個代表亞當,一個代表夏娃。一六二0年後,教堂外觀與祭壇的裝飾又增添不少巴洛克色彩,包括許多著名的耶穌雕塑與繪畫。
1621年的白山戰役後,27名捷克貴族在此廣場前被處死,27個十字據說是他們被處死當時的位置.
仿巴洛克式建築風格的聖尼古拉斯大教堂(St. Nicholas Cathedral),白色牆面與青銅色尖頂,在十二世紀到十四世紀期間是舊城主要的教會聚會場所,歷經時代變遷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,軍隊曾駐紮在聖尼古拉斯教堂,並且委託未上戰場的藝術家從事教堂重修,包括莊嚴的圓頂壁畫都是這時期的作品,也常常舉辦音樂會。如今教堂內部無論浮彫或天花板的彩繪,都極盡華麗,且有座巨大無比的管風琴,據說一七八七年莫扎特曾到此演奏過。
廣場的另一端有一個假日市集,這裡販賣很多便宜的手工藝品與街頭畫家的畫.
市集的東西價位比兩旁的商店便宜些,東西種類很多,從吃的到送人的小玩具都有.
布拉格有『露天歐洲建築博物館』的美譽,布拉格用建築來記憶歷史,10世紀到20世紀,千年來各個不同朝代的建築風格都在布拉格留下足跡,這些像時代紀念碑般具有歷史意義的多元時期建築,集中在步行可及的舊城、新城和小區。
走在布拉格街頭,仿若時光倒轉回到中世紀,美輪美奐的建築猶如動人的交響樂一般,矗立在廣場、教堂、大街小巷,巴洛克式、哥德式、古羅馬式……等中古世紀建築,讓人不禁按下一次又一次的快門…
果然有千塔之城的美譽.
廣場前白色鬱金香正盛開著,兩旁的人們坐著躺著休憩在這迷人花景裡.